說南院是政治化的犧牲品並不為過,從2003年行政院正式選定嘉義太保為院址開始,就有反對聲浪指出是政治考量;中間歷經兩度競圖、更換建築團隊,一波三折後終於開幕,卻又惹出「12獸首」的中國意象與藝術價值之爭,從潑漆到拆獸首,處處都是政治的影子。
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曾指出,全世界沒有一個博物館會因為政黨輪替而改變定位和方向,但故宮南院卻因為政黨輪替而歷經多次修改延宕,使得正式開館比原訂計畫晚了7年之久。
此外,一再被詬病的BOT政策亦是問題所在,蚊子館專家、藝術家姚瑞中表示,故宮南院若成為「蚊子館」,與定位不清、配套措施不周全,均脫不了關係,「到底是亞洲藝術博物館或是故宮分館?這在策展上看得出來?」姚瑞中也指出,當初選址偏僻,加上設計的建物讓參觀民眾十分有距離感,都讓南院和民眾愈來愈遠。
貼紙印刷又大又漂亮的進口水果,經常是逢年過年送禮的選擇,然而水果上貼的標籤貼紙別有含意您知道嗎?網路流傳著只要看水果上貼的標籤數字號碼,就可以知道水果是傳統種植或有機種植,甚至基因改造作物都能分辨的出來。標籤貼紙小小一張標籤,真的有這麼神奇嗎?標籤貼紙上的數字藏有小祕密,從第一個數字開始,以3或4開頭的水果,代表栽種方式,屬於傳統農法,種植過程可能灑有農藥,吃下肚前最好洗乾淨,如果是9開頭的5位數代碼,代表是有機栽種,價格相對會比較貴,後三碼代表的意義也大不同,依照水果的特定品種、規格、產區標碼,這個小標籤,其實叫做PLU碼。因此把特定號碼認為是特別好吃的意思,其實是錯誤的觀念,PLU碼是作爲分類用,並非品質的好壞!目前PLU碼在美國已全面普及,多數歐洲國家也要求進口水果(不論產自何地)皆要有PLU碼的標示,因此也曾出現台灣水果出口業者,在台灣水果上貼上仿製的PLU貼紙,權充美國水果銷至國外。同時,也可能發生大陸蘋果以PLU貼紙仿冒美國蘋果進口,或零售業者將國產的富士蘋果貼上日本標籤魚目混珠、濫竽充數,以賺取暴利。
標籤貼紙另一方面,BOT廠商往往透過不斷變更設計來達到追加預算的目的,最後就是造成許多爛尾樓以及冗長的行政訴訟。姚瑞中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討BOT的可行性,或許在建物完成後再委外營運,或者在規畫之初就考慮到配套措施,也不至於一再重蹈覆轍,製造更多蚊子館。